2011年11月15日 星期二

從遊戲到娛樂 兩岸產業跨平台搶錢-工商時報刊出



















2011年台北國際數位內容高峰論壇暨交流會剛落幕,動畫與遊戲是今年的重頭戲,特別是遊戲的部分,進行兩岸產業的交流與對接,盛況空前。近年來,隨著輕量型遊戲(平板、智慧終端與網路社群)的興起,不僅使遊戲人口大幅增加,也衝擊到多人線上遊戲(MMORPG)與電視遊戲(Console)的傳統遊戲業者,從日本遊戲大廠任天堂日前公布將出現30年來首見的年度營業虧損情況(3-9月累計虧損700億日圓,是預期虧損金額的兩倍),可見其嚴重性。

據統計,2011年全球遊戲市場規模約為600億美元,其中線上遊戲佔30%、電視與掌機遊戲佔50%、手機遊戲佔15%、電腦單機遊戲佔5%。中國大陸遊戲市場規模約400億人民幣,其中線上遊戲佔70%、手機遊戲佔20-25%,電視與掌機遊戲比例不及10%。雖然經濟景氣不明朗,但是全球遊戲產業每年仍有將近10%的成長率,中國大陸市場成長率更是每年超過20%。兩岸遊戲產業如何攜手鞏固兩岸市場並藉由優勢互補進軍全球,打造遊戲產業的好萊塢工業體系,是未來合作的重點。

寄望大陸市場帶來營收
線上遊戲是台灣遊戲產業主力,2011年線上遊戲市場規模約160億台幣,遊戲人口約500萬人,目前市場處於成熟期,即將進入衰退期。市場競爭激烈,每年充斥著上百款的線上遊戲。但是,相對開放的市場環境,吸引國際大廠來台灣發行遊戲進行練兵。台灣遊戲玩家對於各種遊戲類型的接受度也高,根據MIC數位生活調查,10%的玩家屬於重度玩家,玩遊戲的時間佔休閒娛樂總時間的50%以上。
中國大陸網路遊戲人口總數超過1.2億人,領導廠商如騰訊、網易利用入口網站平台的優勢,吸引會員玩遊戲。但是,在當地政府的法令規範下,市場進入障礙遠高於其他國家,平均一年僅有數十款的外資遊戲能通過審核進入該市場。

隨著兩岸在市場、文化背景與消費行為的差異,遊戲廠商在經營佈局與各自所具備的優勢上也有所不同。在中國大陸,武俠、歷史等遊戲題材層出不窮,由於地形與市場的廣大,廠商往往在遊戲經營前會先設定好某些特定的內需市場做重點佈局,一級城市與二、三級城市,沿海地區與內陸地區的操作策略均有所不同。在行銷的手法上,中國大陸政府明令禁止遊戲電視廣告,因此透過網頁廣告、照片行銷、電子郵件所做的病毒式散播尤其常見,遊戲內也隨處可見吸引消費者付費的活動。相對台灣遊戲廠商來說,充足的人才供給、優渥的資金與快速的複製能力仍是中國大陸幾個主要遊戲廠商的最大優勢。

反觀台灣,由於市場發展受到限制,廠商較常以多國經營的角度做考量,許多遊戲在上市前皆已談妥授權計畫,為了迎合國際市場,遊戲題材上也較為豐富,除歷史、武俠外,可愛、奇幻、寫實風格的遊戲不在少數。在行銷的手法上,於熱門時段播放電視廣告是最主要的方式,其他如戶外看板、網頁廣告、社群媒體也是常見的曝光管道。與中國大陸相比,雖然在遊戲相關人才的數量與資金上較為不足,但穩定的工作團隊、長期與國際遊戲大廠合作所建立的服務口碑與能力、從單機時代即累積下來豐富且具知名度的遊戲作品,都是台灣遊戲廠商目前所掌握的關鍵優勢。

合作開發鞏固兩岸市場
授權與代理仍是目前最主要的兩岸合作方式,代理商在遊戲營運的同時需蒐集當地市場資訊並即時反映玩家需求,提升當地玩家對遊戲的認同感,協助遊戲開發商提供具差異化、在地化的遊戲內容,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

一款大型線上遊戲的開發需耗費1至2年,隨著市場的快速發展,消費者偏好變動快,因此,建議可針對兩岸遊戲市場,進行技術委外或代工,藉此縮短遊戲開發週期,降低市場反應不如預期時所帶來的風險。

鎖定族群攜手進軍國際
台灣由於市場開放,遊戲產業多具備國際合作經驗,在遊戲的服務品質上素有口碑,且知名單機作品眾多;搭配中國大陸遊戲產業在行銷、人力資源與資金上的優勢,合作研發不但能提升遊戲品質,縮短與國際遊戲的差距,台灣業者的經驗也有助於產品貼近歐美消費者之需求。

從產品與技術面來看,中國大陸在網頁遊戲的技術成熟,且擁有多年的營運經驗;台灣則在用戶端遊戲的技術上較為領先,目前網頁遊戲在非亞洲地區仍未盛行,未來隨著跨平台的發展,網頁與3D技術、用戶端遊戲資料結合是必然的趨勢,運用兩岸產業在這方面的領先優勢,共同打造雲端的3D網頁遊戲平台,進軍國際遊戲市場。

目前玩遊戲的主要族群仍是集中在國中到大學之學生,隨著數位消費世代與兩岸高齡化的來臨,結合幼兒教育、老人照顧的遊戲軟體開始受到關注,兩岸遊戲產業在經營佈局時,應納入更多領域合作的考量,從遊戲到娛樂,從娛樂到生活,才能創造更大的商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